本期內容簡介
懶人也做得到的財富自由
我是一個一輩子沒有「我的志願」的人,二十幾歲就工作在整天討論金錢的《工商時報》,三十六七歲出現了前中年危機,我開始擔心「我要做到甚麼時候才能退休啊!」一輩子上班族的我,出現過一個名詞叫「贖身費」,就是我需要賺到多少錢?才能有那麼一天「不用再為錢工作」。這不代表我不想工作,而是我可以財富自由!當年我的算法是需要一千萬(若有二千萬當然更好),我的計算基礎是建立在當年的定存利率,高達7%、8%。後來當然這事成空,一個上班族要存下一千萬很難很難,定存利率現在是1%。哈!二十年過去了,現在我還在上班!
在那中年危機的歲月,我想過創業做出版。有人找,我也投了當年僅有的五十萬元積蓄。甚麼報表都看不到下,最後出版社倒了,幸有人願承接,收回了十五萬元。我也曾把退休金投入朋友邀入股的公司,結局都不好,都是賠錢。是命中注定的沒頭家命嗎?但我任專業經理人的CEO工作,已讓股東分了超過兩億元以上,但這都與我無關,我是打工仔!年輕的時候沒去創業,是聽從了老朋友的一句話:「創業比失業可怕!」,因為失業只是收入為零,創業收入可能是負的。賠錢想凹回來,賺錢拚得不要命!我就這樣苟且的老了下來。
但財富的累績光靠薪水是不對的!你一輩子可以賺多少錢?以現在的房價,要還完房貸都不容易。於是需要有「被動收入」才行。也許是對的股票,也許是企業投資,也許是各種分潤收益。年輕的美國財務顧問瑞秋.李察斯寫了《讓可愛的錢繼續滾進來:28種財務自由的方法,讓你的錢比你會賺錢》一書,強調被動收入流設計的重要,是你完成財富自由的關鍵一步。
首先要建立被動收入,你的金錢管理必須是健全的,在開跑之前要先學會走。你要先把自己亂糟糟的財務狀況整理清楚,接著才能開始運用被動收入走向提早退休的道路。
◎你知道建立被動收入需要努力的工作,所謂一夜致富的祕法是不存在的。你已經準備
好要投入自己、付出努力來打造被動收入流,達到真正的財自由。
◎你的財務狀況是有條理的。你有穩紮穩打的基礎,精通於建立預算、儲蓄、償還債務,
以及投資。被動收入就會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。
◎你有時間(或者你願意空出一些時間)或資本。這可能會是最大的挑戰。
然後當你努力釋出一些時間或金錢時,面對的是要選擇決定追求哪一種被動收入流。以下可供參考。
一、授權金收入(大部分需要時間;只需極少或不需金錢)• 紙本書、電子書、有聲書• 音
樂• 照片• 開放下載的內容• 隨需印刷• 線上課程。
二、投資組合收入(不需要時間;需要大量金錢)• 股息收入• 債券收入• 利息收入• P2P 網路借貸• 業主有限合夥• 不動產投資信託• 房地產眾籌。
三、投幣式機器(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錢)• 自動販賣機• ATM• 遊戲機台• 自助洗車機• 自助洗衣機• 吃角子老虎機。
四、廣告與電子商務(大部分需要時間;需要極少的錢)• 聯盟行銷• 廣告• 直運。
五、租金收入(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錢)• Airbnb 或 Vrbo• 倉儲空間• 住宅型不動產。
這總共 28 個點子!看吸引你的注意力是那些,刪除你不想追求的,或時間與金錢限制沒有能力追求的項目。直到你鎖定了三至四個、在你的條件限制下可行的最佳選項為止。這些選項,你不需要有經驗或技巧,甚至也不需要熱忱。被動收入設計的重點,不是去做你熱愛的事,而是建立收入流。
最後一步就是使用 SCRIMP 五要素,從這三到四個選項中,找到那項最好的被動收入流。SCRIMP 五要素是:
◎擴張性:能否大量製造或提供?
◎掌控度及限制:你對於這個收入的掌控度有多高?
◎投入資本:第一階段要投入哪些時間或金錢?
◎市場性:有需求嗎?
◎被動性:第二階段時,你要做多少工作才能維持這個收入流?
透過被動收入,人人都可以達到財務自由。一旦你的被動收入超過每月的生活開支,
你就退休了、你就財務自由了。你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去你想去的地方、做你想做的事情,金錢再也不會成為你的限制了。誰說贖身不可能?工作沒有未來?當目標與結局設定改變,被動收入就成了那張黃金入場券,讓你終於有機會可以擁有完全財務自由的生活。
封面報導
財富自由下一步
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自主,但你設想過你的夢中生活嗎?
你如何建立起被動收入流,自我設限是毫無意義的,實現財富自由,現在就走吧!
工作職場
避免電子郵件轟炸專注工作力
我們幾乎已陷在電子郵件的魔障中,讓工作如同蜂巢般忙碌。
持續、持續、多工處理的瘋狂,已嚴重影響了你的注意力與決策力。
工作職場
眼光放遠,追求長期重要的事
達成數字,跟完成目標是兩回事,
企業往往為了追求短期眼前利益,而忽略了長期目標,許多系統性的風險因此產生。
學習講堂
看得出的花錢價值
錢要怎麼賺?又該怎麼花?有些土豪愛灑錢亂花錢。
錢的價值該怎麼看待?關鍵在於識貨與是否真心喜愛,自然會有「物超所值」的感覺。
學習講堂
幸福到底是什麼?
何謂幸福?是一種主觀的認定,還是客觀的建構?
是愉悅、不痛苦、實現欲望、滿足自己,還是一組情緒傾向,看看哲學家們怎麼說。
懶人也做得到的財富自由
我是一個一輩子沒有「我的志願」的人,二十幾歲就工作在整天討論金錢的《工商時報》,三十六七歲出現了前中年危機,我開始擔心「我要做到甚麼時候才能退休啊!」一輩子上班族的我,出現過一個名詞叫「贖身費」,就是我需要賺到多少錢?才能有那麼一天「不用再為錢工作」。這不代表我不想工作,而是我可以財富自由!當年我的算法是需要一千萬(若有二千萬當然更好),我的計算基礎是建立在當年的定存利率,高達7%、8%。後來當然這事成空,一個上班族要存下一千萬很難很難,定存利率現在是1%。哈!二十年過去了,現在我還在上班!
在那中年危機的歲月,我想過創業做出版。有人找,我也投了當年僅有的五十萬元積蓄。甚麼報表都看不到下,最後出版社倒了,幸有人願承接,收回了十五萬元。我也曾把退休金投入朋友邀入股的公司,結局都不好,都是賠錢。是命中注定的沒頭家命嗎?但我任專業經理人的CEO工作,已讓股東分了超過兩億元以上,但這都與我無關,我是打工仔!年輕的時候沒去創業,是聽從了老朋友的一句話:「創業比失業可怕!」,因為失業只是收入為零,創業收入可能是負的。賠錢想凹回來,賺錢拚得不要命!我就這樣苟且的老了下來。
但財富的累績光靠薪水是不對的!你一輩子可以賺多少錢?以現在的房價,要還完房貸都不容易。於是需要有「被動收入」才行。也許是對的股票,也許是企業投資,也許是各種分潤收益。年輕的美國財務顧問瑞秋.李察斯寫了《讓可愛的錢繼續滾進來:28種財務自由的方法,讓你的錢比你會賺錢》一書,強調被動收入流設計的重要,是你完成財富自由的關鍵一步。
首先要建立被動收入,你的金錢管理必須是健全的,在開跑之前要先學會走。你要先把自己亂糟糟的財務狀況整理清楚,接著才能開始運用被動收入走向提早退休的道路。
◎你知道建立被動收入需要努力的工作,所謂一夜致富的祕法是不存在的。你已經準備
好要投入自己、付出努力來打造被動收入流,達到真正的財自由。
◎你的財務狀況是有條理的。你有穩紮穩打的基礎,精通於建立預算、儲蓄、償還債務,
以及投資。被動收入就會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。
◎你有時間(或者你願意空出一些時間)或資本。這可能會是最大的挑戰。
然後當你努力釋出一些時間或金錢時,面對的是要選擇決定追求哪一種被動收入流。以下可供參考。
一、授權金收入(大部分需要時間;只需極少或不需金錢)• 紙本書、電子書、有聲書• 音
樂• 照片• 開放下載的內容• 隨需印刷• 線上課程。
二、投資組合收入(不需要時間;需要大量金錢)• 股息收入• 債券收入• 利息收入• P2P 網路借貸• 業主有限合夥• 不動產投資信託• 房地產眾籌。
三、投幣式機器(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錢)• 自動販賣機• ATM• 遊戲機台• 自助洗車機• 自助洗衣機• 吃角子老虎機。
四、廣告與電子商務(大部分需要時間;需要極少的錢)• 聯盟行銷• 廣告• 直運。
五、租金收入(需要一些時間和一些錢)• Airbnb 或 Vrbo• 倉儲空間• 住宅型不動產。
這總共 28 個點子!看吸引你的注意力是那些,刪除你不想追求的,或時間與金錢限制沒有能力追求的項目。直到你鎖定了三至四個、在你的條件限制下可行的最佳選項為止。這些選項,你不需要有經驗或技巧,甚至也不需要熱忱。被動收入設計的重點,不是去做你熱愛的事,而是建立收入流。
最後一步就是使用 SCRIMP 五要素,從這三到四個選項中,找到那項最好的被動收入流。SCRIMP 五要素是:
◎擴張性:能否大量製造或提供?
◎掌控度及限制:你對於這個收入的掌控度有多高?
◎投入資本:第一階段要投入哪些時間或金錢?
◎市場性:有需求嗎?
◎被動性:第二階段時,你要做多少工作才能維持這個收入流?
透過被動收入,人人都可以達到財務自由。一旦你的被動收入超過每月的生活開支,
你就退休了、你就財務自由了。你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去你想去的地方、做你想做的事情,金錢再也不會成為你的限制了。誰說贖身不可能?工作沒有未來?當目標與結局設定改變,被動收入就成了那張黃金入場券,讓你終於有機會可以擁有完全財務自由的生活。
封面報導
財富自由下一步
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自主,但你設想過你的夢中生活嗎?
你如何建立起被動收入流,自我設限是毫無意義的,實現財富自由,現在就走吧!
工作職場
避免電子郵件轟炸專注工作力
我們幾乎已陷在電子郵件的魔障中,讓工作如同蜂巢般忙碌。
持續、持續、多工處理的瘋狂,已嚴重影響了你的注意力與決策力。
工作職場
眼光放遠,追求長期重要的事
達成數字,跟完成目標是兩回事,
企業往往為了追求短期眼前利益,而忽略了長期目標,許多系統性的風險因此產生。
學習講堂
看得出的花錢價值
錢要怎麼賺?又該怎麼花?有些土豪愛灑錢亂花錢。
錢的價值該怎麼看待?關鍵在於識貨與是否真心喜愛,自然會有「物超所值」的感覺。
學習講堂
幸福到底是什麼?
何謂幸福?是一種主觀的認定,還是客觀的建構?
是愉悅、不痛苦、實現欲望、滿足自己,還是一組情緒傾向,看看哲學家們怎麼說。
Similar books